陶瓷匠人张明贵以百次试验兑现“诚信如瓷”的诺言、养路工康清洁带伤抢险守护公路安全……这些从劳动土壤中生长出的真实故事,正以最质朴的力量呼应着时代的脉搏。作为福建泉州市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创新载体九龙配资,这场宣讲比赛,正通过“小切口、家常话”的宣讲形式,激发百万职工以“拼”的精神、“创”的劲头,在中国式现代化泉州实践中勇毅前行。
6月10日,由泉州市总工会主办、泉州市工人文化宫承办的“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全市职工宣讲比赛决赛在市工人文化宫拉开帷幕。来自全市各行业的33名选手齐聚一堂,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诠释劳动之美、奋斗之力,展现了泉州职工爱拼敢赢、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
以匠心铸魂,培育时代新人
“仁心,是看见疾苦的悲悯;匠心,则是解除病痛的钥匙”“榜样就在身边,奋斗就应争先”“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培育的人才更应该具备的是健全强大的人格”……泉州市正骨医院李炳钻以《以仁心正骨,以匠心筑梦》为题,讲述“仁心”与“匠心”如何交织,去守护生命、点燃希望的信念与坚守;信和集团崔秀秀在《调色盘上的匠心人生》中,生动讲述了身边榜样龙小雄以“传帮带”精神培育匠心的故事;泉州市农业学校教师陈群的《暖风扶弱柳,细雨润幼苗》,讲述了师生合力帮助心理困境学生走出阴霾的过程,凸显中职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泉州工匠张明贵在台上讲述自身如何用工匠精神传承非遗技艺九龙配资。黄丹萍 摄
以实干筑梦,勾勒城市脉络
在晋江检察院的八楼办公室,灯光常亮如星,检察官团队用“永不熄灯”的坚守守护“灵源万应茶”老字号,推动无障碍城市建设,让法治的温度浸润城市每个角落。这与市直水利系统工会陈璐讲述的晋江河道堤防运行中心的故事形成奇妙呼应——当台风“杜苏芮”席卷而来,水利人彻夜坚守堤坝,科学调度洪流。从司法一线到水利前沿,这些劳动者用“实干”为城市勾勒脉络。在“晋江经验”的传承创新中,在“海丝名城”的建设蓝图里,正是这样一群以实干为刃的劳动者,将城市发展的宏大叙事,雕刻成可触摸、可感知的民生细节。
以坚守传承,点亮奋斗灯塔
永春公路分中心养路工康清洁38年坚守盘山公路,带伤抢险、培育新人,用“脚下有路,心中有光”的信念守护交通命脉;刑侦民警讲述“鹰眼猎手”苏剑锋破获跨省盗窃案的英雄事迹;惠安退休干部陈欠水34年骑行30万公里扶贫助残,走访2.6万余人次,自捐42万元帮助困难群众,用“退休不褪色”的党员担当,成为群众心中的“暖光”。
从学习重要思想的深刻体悟,到中华全国总工会百年奋斗历程;从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实干故事,到“晋江经验”的传承创新;从劳模工匠的先进事迹,到“海丝名城”建设的生动实践,选手们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用“家常话”解读“大道理”,诠释着“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参赛的33名选手中,既有扎根一线的职工,也有全国、省、市级劳动模范和劳动奖章获得者。
泉州职工用鲜活的故事诠释劳动之美。黄丹萍 摄
泉州市演讲和口才学会常务副会长黄颜水在点评中指出,选手们的宣讲“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用身边人、身边事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是一堂堂鲜活的‘中国工人大思政课’”。
“这次比赛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此次参赛选手泉州工匠张明贵说道,“当我站在台上讲述自身用工匠精神传承非遗技艺,仿佛又回到了当初日夜与泥土为伴、反复调试烧制工艺的日子。”他表示,比赛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职工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建设者,更是先进思想的传播者。“未来我会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践行‘永远跟党走’的誓言。”
据悉九龙配资,本次比赛既是对全市职工思想政治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推动“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未来,全市各级工会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拓宽“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泉州路径,团结引导广大职工以“拼”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中国式现代化泉州实践中勇当先锋,为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黄丹萍 许志馨)
顺阳网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